第二十章
麥穗三十歲生日那天,清晨的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灑進臥室。她輕手輕腳地起床,不想吵醒還在熟睡的林遠。梳妝臺上放著昨晚從暗房取回的照片——是她在父親家鄉(xiāng)拍攝的最后一批作品,記錄著那些孩子們第一次看到自己照片時的表情。
她拿起一張仔細端詳:一個小女孩捧著相機,驚訝地睜大眼睛,仿佛不敢相信鏡頭里的世界如此美麗。照片右下角有麥穗習慣性留下的日期——2025年3月15日。
"今天..."麥穗突然意識到什么,手指輕輕撫過那個日期。她轉身看向床頭柜上的日歷,上面畫著紅圈的日期正是今天,旁邊還寫著"體檢"兩個字。
浴室里,麥穗盯著驗孕棒上的兩道紅線,心跳快得幾乎要沖出胸腔。她下意識地捂住嘴,淚水不受控制地涌出。這不是計劃中的事,至少不是現(xiàn)在——林遠還在英國,基金會的新項目剛剛啟動...
"穗穗?"林遠的聲音從門外傳來,帶著晨起的沙啞,"你還好嗎?"
麥穗深吸一口氣,打開門。林遠站在門口,睡眼惺忪卻掩不住關切。她什么也沒說,只是舉起驗孕棒。
林遠的表情從困惑到震驚,再到狂喜,最后定格在一種近乎虔誠的溫柔上。"真的?"他輕聲問,仿佛害怕驚擾這個奇跡。
麥穗點點頭,眼淚再次涌出:"預產(chǎn)期...大概是爸爸生日那天。"
這個巧合讓兩人相視而笑。林遠小心翼翼地抱住妻子,像捧著世界上最珍貴的瓷器。"我馬上申請調(diào)回國內(nèi)。"他在她耳邊說,"牛津的項目可以遠程完成。"
"不,"麥穗搖頭,"還有四個月就結束了,我能照顧好自己。"
林遠還想說什么,麥穗把手指輕輕按在他唇上:"還記得我們說過什么嗎?真實的愛不是束縛,而是讓彼此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早餐后,麥穗接到了母親的電話。"生日快樂,寶貝。"蘇瑾的聲音溫暖如常,"中午有空嗎?我和你爸想請你吃飯。"
"好啊。"麥穗努力保持語調(diào)平穩(wěn),"正好...我也有事想告訴你們。"
餐廳是程默選的,一家安靜的粵菜館。麥穗到的時候,父母已經(jīng)在等她了。程默穿著深藍色襯衫,比平時正式;蘇瑾則是一貫的素雅連衣裙,頭發(fā)簡單地挽在腦后。
"生日快樂。"程默推過來一個扁平的禮物盒,"打開看看。"
盒子里是一本手工裝訂的相冊,封面用燙金字寫著"麥穗的三十年"。翻開第一頁,是醫(yī)院里剛出生的她,皺巴巴的小臉,程默和蘇瑾年輕的面孔上滿是疲憊與幸福。往后翻,每一頁都記錄著她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第一次走路,第一天上學,大學畢業(yè),婚禮...
"最后一頁留白了。"蘇瑾微笑著說,"等著你填上新的故事。"
麥穗的眼淚再次決堤。她抬起頭,看著父母期待的眼神:"我想...最后一頁會是一個新生兒。"
空氣凝固了一秒。程默的筷子掉在桌上,發(fā)出清脆的響聲。蘇瑾先反應過來,雙手捂住嘴,眼睛亮得驚人:"真的?"
"預產(chǎn)期在十一月。"麥穗點點頭,"大概...和爸爸同一天生日。"
程默突然站起來,走到女兒身邊,笨拙地抱住她。麥穗感覺到父親的手臂在微微發(fā)抖。"我要當外公了。"他在她耳邊輕聲說,聲音里滿是難以置信的喜悅。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家族。基金會的老員工們紛紛送上祝福,莫凡阿姨甚至從巴黎寄來了嬰兒服。最讓麥穗感動的是張偉叔叔的禮物——一張手寫的咖啡店股權轉讓書,份額正好是1%,"給小寶貝的第一份投資"。
林遠堅持每天視頻,即使有時差也要等到麥穗睡前。他會對著屏幕讀童話故事,說這是"早教"。四個月后,他如約回國,帶著牛津項目的圓滿結題報告和滿滿一箱嬰兒用品。
"我錯過了你懷孕的大部分時間。"機場重逢時,林遠緊緊抱住麥穗已經(jīng)明顯隆起的腹部,"不會再錯過任何重要時刻了。"
隨著預產(chǎn)期臨近,程默和蘇瑾幾乎每天都會來探望。程默總是帶著各種補品,卻不好意思直接表達關心;蘇瑾則默默準備好了一切嬰兒必需品,從尿布到奶瓶,井井有條地放在客房改造成的嬰兒房里。
十一月十日凌晨,麥穗的羊水破了。林遠手忙腳亂地撥打了120,又給程默打電話,語無倫次得差點報錯地址。
"深呼吸,別慌。"電話那頭,程默的聲音異常鎮(zhèn)定,"我們馬上到。"
產(chǎn)房外,林遠坐立不安地來回踱步。程默看似平靜地坐在長椅上,只有不斷敲擊膝蓋的手指暴露了他的緊張。蘇瑾站在窗邊,望著漸亮的天色,臉上是歷經(jīng)滄桑后的寧靜。
"爸,"林遠突然開口,"麥穗出生時,您是什么心情?"
程默停下敲擊的手指,目光投向遙遠的記憶:"害怕。"他坦承,"怕自己不夠好,怕給不了她最好的生活。"
"現(xiàn)在呢?"
程默看向產(chǎn)房緊閉的門:"現(xiàn)在我知道,愛不是給予完美,而是陪伴成長。"
上午十點十七分,一聲響亮的啼哭劃破醫(yī)院的寂靜。護士抱著包裹好的嬰兒走出來:"恭喜,是個健康的女孩,六斤八兩。"
林遠顫抖著接過那個小小的生命,程默和蘇瑾圍上來,四雙眼睛同時注視著新生兒皺巴巴的小臉。
"她真美。"蘇瑾輕聲說,淚水滑過臉頰。
程默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嬰兒的手。那只小手立刻緊緊握住了外公的手指,力道大得驚人。"看,"他笑了,眼中閃著淚光,"她認識我。"
當麥穗被推出產(chǎn)房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幕——丈夫抱著他們的女兒,父母站在兩側,四個人仿佛被某種無形的紐帶緊緊連接。陽光從走廊的窗戶斜射進來,為這個瞬間鍍上金色的光暈。
"想好名字了嗎?"護士問。
麥穗看向林遠,兩人相視一笑。這是他們早就決定的事。"程新芽。"林遠說,"小名芽芽。"
程默猛地抬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中國傳統(tǒng)中,孩子隨父姓是慣例。"為什么...?"
"因為她是我們所有人的新開始。"麥穗虛弱但堅定地說,"而且,沒有您和媽媽,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蘇瑾走上前,輕輕撫摸女兒汗?jié)竦念~頭,就像三十年前在產(chǎn)房里一樣。"芽芽,"她輕聲呼喚外孫女的名字,"歡迎來到這個充滿愛的世界。"
出院那天,秋高氣爽。程默開車,蘇瑾抱著芽芽坐在副駕駛,麥穗和林遠在后座相偎。收音機里播放著一首老歌,正是程默和蘇瑾年輕時流行的曲子。
"還記得嗎?"蘇瑾突然說,"我們第一次約會就是聽著這首歌。"
程默笑著點頭:"在學校的露天電影場,放的還是《羅馬假日》。"
麥穗和林遠相視一笑。這就是傳承——不僅是血脈的延續(xù),更是記憶與愛的傳遞。
芽芽滿月那天,全家回到了農(nóng)場。深秋的麥田已經(jīng)收割完畢,只剩下整齊的麥茬,在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微光。程默抱著芽芽站在田埂上,蘇瑾、麥穗和林遠站在兩側,就像多年前那張全家福的翻版。
"來,拍張照。"張偉舉著相機喊道,"三、二、一——"
快門聲響起,定格下這個瞬間:程默低頭看著懷中的外孫女,眼中滿是溫柔;蘇瑾靠在他肩頭,笑容寧靜;麥穗和林遠十指相扣,目光中是對未來的期待;而小小的芽芽,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這個她剛剛開始認識的世界。
那天晚上,麥穗在芽芽的成長日記本上寫下第一段話:
"親愛的芽芽:
今天是你來到這個世界的第30天。外公抱著你在麥田里拍了照,就像30年前他抱著我在同樣的地方一樣。這個世界并不完美,但請記住,真實的愛永遠是最美的風景。我們愛你,永遠。"
合上日記本,麥穗走到陽臺上。林遠正在那里調(diào)試那臺老尼康相機,準備明天給芽芽拍滿月照。遠處,程默和蘇瑾并肩走在月光下,背影在麥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和諧。
夜風輕拂,帶來成熟麥穗的香氣。一個新的故事,正在這片見證了三代人愛情的土地上,悄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