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月樓外凜冽的寒風,并未吹散李安心頭那絲因驚鴻一瞥而起的漣漪。
反而在踏出樓門、匯入沈都冬日蕭索街道的瞬間,被一種更為冰冷粘稠的警惕感所取代。
李良幾乎在同時貼近了半步,聲音壓得極低,如同耳語。
卻帶著金屬般的冷硬:
“公子,有尾巴。兩個。
左后方街角布攤后一個,右前方茶館檐柱陰影里一個?!?/p>
他步伐未亂,目光依舊平視前方。
但全身肌肉已如繃緊的弓弦。
右手看似隨意地垂著,指尖卻離藏于袖中的短刀更近了幾分。
“手法…比上次館里那黑影差遠了。
腳步沉,呼吸濁,藏得也不夠干凈。
像是…官府的探子。”
官府探子?
李安眼神微凝,面上不動聲色,腳下步伐依舊保持著不疾不徐的節(jié)奏。
典客署?
孫主管那條線上的,奉命加強對自己的監(jiān)視?
還是公子巍在文斗失利后惱羞成怒,派出的盯梢爪牙?
無論哪種,都絕非好兆頭。
攬月樓的表現(xiàn),果然引起了某些人不必要的“興趣”,福禍難料。
那股被毒蛇般目光舔舐的感覺,讓李安的后頸泛起一陣細密的寒意。
如同冰冷的針尖刺入皮膚。
他強迫自己呼吸平穩(wěn),腦中飛速運轉。
歸云館方向人煙稀少。
若被這樣明目張膽地跟著,不僅行蹤暴露無遺,更可能給對方制造下手的機會。
必須甩掉!
他目光銳利地掃過前方街道。
不遠處,是沈都西市的一個入口。
雖非最繁華時段,但年關將近,采買年貨的人流依舊比平日稠密不少。
腌菜攤刺鼻的咸酸味、劣質布匹染料的氣息、熟食攤油膩的香氣混雜在一起。
形成一股市井特有的、喧鬧而渾濁的氣息撲面而來。
“去西市。”
李安聲音低沉,幾乎只有口型。
李良會意,微不可察地點了下頭。
兩人步伐依舊沉穩(wěn),仿佛只是尋常閑逛。
卻在接近西市入口時,驟然加速!
李安不再掩飾,身形一晃,如同游魚般猛地扎進了涌動的人潮之中!
他利用身形相對瘦削的優(yōu)勢,靈活地在扛著麻袋的苦力、挎著菜籃的婦人、大聲吆喝的攤販之間穿行。
他時而駐足在一個賣廉價首飾的攤前。
拿起一個銅簪佯裝打量。
眼角余光卻透過攤主支起的、擦拭得并不干凈的銅鏡,捕捉身后晃動的人影;
時而又擠進一個圍滿人的雜耍圈子。
借著人群的歡呼和推搡,巧妙地改變方向。
李良則始終落后李安半步。
如同一塊移動的磐石,巧妙地用自己魁梧的身軀遮擋著后方可能的視線。
他并未回頭,但全身感官如同最精密的雷達,捕捉著人群中任何一絲異常的動向。
當察覺到那兩個尾巴笨拙地試圖擠過人群,被一個扛著米袋的壯漢擋了一下而略顯狼狽時,李良猛地一個側身。
看似被旁邊擠過來的路人撞到,腳步踉蹌了一下。
寬厚的肩膀恰好將一個賣陶罐的攤子邊緣稍稍撞歪了一瞬。
幾個摞得不太穩(wěn)的粗陶碗“嘩啦”一聲滑落。
雖然沒有碎裂,卻引得攤主一聲驚呼和周圍人的短暫側目。
這小小的混亂,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瞬間擾亂了入口處本就不甚通暢的人流。
“快走!”
李良低喝一聲,趁著這瞬間的阻滯,一把拉住李安的手臂。
兩人如同離弦之箭,迅速脫離入口處的擁擠區(qū)域。
鉆入西市深處更為錯綜復雜、堆滿貨物的小巷之中。
七拐八繞,穿過彌漫著魚腥氣的咸魚行、堆滿柴薪的角落、散發(fā)著草藥苦澀味的后巷……
李安和李良的身影在狹窄的巷道中快速穿行,腳步聲在濕冷的石板路上發(fā)出輕微的回響。
他們刻意選擇光線昏暗、路徑曲折的岔道,不斷變換方向。
李良偶爾會突然停下,側耳傾聽片刻,確認沒有雜亂的腳步聲緊隨其后。
約莫一刻鐘后,兩人從一個堆滿廢棄竹筐的僻靜巷口鉆出。
他們重新回到了相對開闊的主街,但已遠離西市。
身后,只有冬日空曠街道上呼嘯的寒風,再無那如芒在背的盯梢感。
“甩掉了?!?/p>
李良的聲音依舊低沉,但緊繃的肩背線條略微松弛了些許。
他警惕地環(huán)顧四周,確認安全。
李安微微喘息,冰冷的空氣吸入肺腑,帶來一絲灼痛感。
他回頭望了一眼西市方向那喧囂的輪廓,眼神冰冷。
這拙劣卻赤裸的跟蹤,像一盆冰水,徹底澆滅了他因攬月樓文斗和公主一瞥而泛起的任何一絲漣漪。
只剩下對現(xiàn)實冰冷處境的清醒認知。
回到歸云館,那熟悉的、沉滯著檀香與霉味的空氣,此刻竟讓人感到一絲詭異的“安全”。
但李安和李良都明白,這不過是表象。
“良叔,”
李安踏入廂房,立刻反手關緊房門,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凝重,
“今日起,警戒再提一級。
所有入口、窗欞,尤其是我們存放‘東西’的地方,需加倍留意。
飯食飲水,務必先驗過?!?/p>
他指的不僅是那些硫磺硝石和竹管,也包括了那些不起眼的書籍。
“是!”
李良肅然應道,眼中寒光閃爍。
他立刻行動起來。
如同最精密的機械,開始重新檢查門窗插銷的牢固程度。
用特制的細線在不起眼的角落設置警戒標記。
并將那個存放竹管的地磚位置再次偽裝得更加天衣無縫。
李安走到冰冷的書案前坐下。
案頭,那幾本廉價的地理志和風俗錄,在油燈昏黃的光線下,顯得格外單薄。
攬月樓文斗的余波尚未平息,公主沈昭君那驚鴻一瞥帶來的疑問仍在心頭縈繞。
而官府的探子已如跗骨之蛆般貼了上來。
危機四伏,卻也并非全是絕路。
他拿起一本《沈都風物志》,指尖無意識地劃過粗糙的紙面。
名聲…
這把雙刃劍已經(jīng)初步揮出。
攬月樓中,那些貴族子弟和文人眼中的驚異。
甚至角落里的微微頷首,都是種子。
雖然微弱,但至少證明了一點:
他李安,并非一個可以隨意揉捏的無能囚徒。
一個“博學”的質子形象,比一個純粹的“囚徒”,或許能撬動更多的東西。
而那位沈昭君公主…
李安的腦海中再次浮現(xiàn)出那雙清澈中帶著探究與好奇的眼眸。
以及那匆匆離去的素雅背影。
深居簡出、體弱多病的公主,為何會出現(xiàn)在攬月樓?
是巧合?
是為太子沈公明探聽消息?
還是…
她自身也對這攪動沈都一隅的“質子文斗”產(chǎn)生了某種興趣?
無論是哪一種,她的出現(xiàn)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變數(shù)。
一個身處權力核心邊緣、卻又似乎游離在外的存在。
她會是這盤棋局中,一個可以利用的點嗎?
哪怕只是制造一絲混亂,或者傳遞一個信號?
風險巨大,但機遇同樣存在。
李安放下書卷,目光投向窗外沈都沉沉的夜空。
歸云館的囚籠依舊冰冷堅固,典客署的刁難不會停止,公子巍的報復隨時可能到來,暗處的眼睛也只會越來越多。
但他手中,已不再是空空如也。
有李良這把沉默而鋒利的刀。
有袖中那兩枚冰冷卻蘊含著瞬間爆裂力量的竹管。
有剛剛在攬月樓掙得的一點點“名聲”。
還有…
那位神秘公主帶來的、不可預測的變數(shù)。
他需要更縝密的謀劃,更精準的落子。
如何在各方勢力的夾縫中,利用這點滴積累的籌碼,尋得一線生機。
甚至…反客為主?
冰冷的夜風拍打著窗欞,發(fā)出嗚嗚的聲響。
如同這沈都深不見底的暗流,正無聲地涌動著,等待著下一個漩渦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