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里,祁同偉將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劉秉德教授這邊。
他跟著劉教授,對啟明星電子廠進行了數次詳盡的調研。
在調研中,他見到了那位傳說中的技術狂人,“啟明星”的創(chuàng)始人李啟明。
祁同偉憑借自己超前的認知,與對方就未來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幾次深入的交流,讓這位創(chuàng)始人引為知己,也讓他的信心更加充足。
其他時間,他則在劉秉德教授的指導下,將調研得來的數據和自己對未來的預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撰寫調研報告。
與此同時,校園里針對他的風波,愈演愈烈。
在梁璐的暗箱操作下,獎學金和三好學生的評定果然將他排除在外。
學校里,關于他的流言蜚語也越發(fā)多了起來。
面對這一切,祁同偉置若罔聞。
沒有人知道,在其他人還在為校園里的榮譽和地位勾心斗角時,祁同偉的棋盤,早已擺在了整個漢東省,甚至更高的地方。
這天下午,祁同偉正在高育良的辦公室,討論一些政法問題的時候,辦公室的電話急促的響了起來。
高育良接起電話,只是喂了一聲,臉色就立刻變得肅然起敬:
“您好,您好!我是高育良……是,文章我看到了……感謝,感謝領導的肯定……祁同偉?對,他就在我這兒!好,我們馬上過去!”
掛掉電話,高育良的手甚至有些微微顫抖。
他看著一臉疑惑的祁同偉,深吸一口氣,興奮的說道:
“同偉!我們的論文,成了!”
他拿起桌上一份剛剛通過傳真機發(fā)過來的報紙版樣。
是最具權威的《人民日報》,在理論版的頭版頭條,一個醒目的標題赫然在列:
《論權力制衡的內在邏輯與多元化監(jiān)督體系的構建》
“高老師這……”
祁同偉看著自己的名字,心中同樣掀起了驚濤駭浪。
“別這了!”
高育良一把拉起他。
“跟我走!省委辦公廳的電話,省委副書記趙立春同志,要親自見我們兩個!”
趙立春?
這個名字,像一道閃電,劈中了祁同偉!
他前世窮盡半生想要攀附的終點,這一世竟然因為一篇論文以這樣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見面。
……
半小時后,漢東省委大院,一間莊重而素雅的辦公室里。
祁同偉跟在高育良身后,這一世第一次見到了這位在漢東呼風喚雨的省委副書記。
趙立春看起來比他前世印象中要年輕一些,不怒自威,帶著一種久居上位的壓迫感。
“立春書記,您好!” 高育良上姿態(tài)恭敬卻不失學者風范的向趙立春問好。
“育良同志,坐?!?/p>
趙立春指了指沙發(fā),他的目光,卻更多地落在了高育良身后的祁同偉身上,帶著一絲探究和好奇。
“想必這位就是祁同偉同學了吧?”
“是的,趙書記。”
高育良立刻引見道。
“這是我的學生,祁同偉。那篇文章,他是一作,主要觀點和思路,都來自于他,我只是做了一些修改潤色的工作?!?/p>
高育良一上來,就將功勞主動推給了祁同偉,姿態(tài)做得非常漂亮。
既顯得自己胸襟開闊,甘當人梯,又將祁同偉這個天才學生介紹給了趙立春。
祁同偉立刻上前一步,不卑不亢的問候道:
“趙書記好?!?/p>
趙立春沒有多余的寒暄,他指了指桌上那份《人民日報》,開門見山的說道:
“育良同志,祁同偉同學,你們這篇文章,我今天在報紙上看到了。寫得很好!很有深度,也很大膽??!”
他好奇的打量著祁同偉,貌似想看穿這個年輕人:
“特別是第三部分,關于技術監(jiān)督的構想,很有前瞻性。祁同偉同學,你年紀輕輕,怎么會對這些問題,有如此深刻的思考?”
這是一個極其刁鉆的問題,既是考查,也是試探。
祁同偉知道,現(xiàn)在不是謙虛的時候。他必須展現(xiàn)出與這篇文章相匹配的能力。
他沉穩(wěn)的回答道:
“報告趙書記,我雖然學的是政法,但我始終認為,制度的設計不能脫離現(xiàn)實,更要著眼于未來。”
“我出身農村,對一些基層權力的運行有過切身體會。”
“同時,我也關注到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認為,技術的力量,未來必將深刻的改變我們的社會治理模式。所以,就斗膽做了一些理論上的構想?!?/p>
趙立春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贊許。
他點了點頭,目光又轉向高育良:
“育良同志,你能培養(yǎng)出這樣的學生,說明你的教學水平和學術眼光,也是一流的嘛!”
“都是立春書記和省委領導有方,我們漢東大學的學術氛圍好。”
高育良立刻滴水不漏的回答。
趙立春笑了笑,不再兜圈子,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面,說道:
“今天請你們來,除了表示祝賀,還有一件事?!?/p>
“這篇文章的影響很大,京城的一些老領導也看到了,評價很高。這對我們漢東省來說,是好事,是榮譽?!?/p>
他的話鋒突然一轉:
“但是,理論終究要聯(lián)系實際。祁同偉同學,既然你對制度建設有這么深刻的思考,那我考考你”
“你認為,對我們漢東省來說,當前制度建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來了!真正的考驗來了!
高育良的心也提了起來,他看著自己的學生,手心微微有些濕汗。
祁同偉卻在這一刻,顯得異常冷靜。他知道,這或許是他此生唯一的機會。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趙書記,我可否先問一個問題?我聽說,香港的宏業(yè)資本,近期將會來我省考察?”
此言一出,高育良和趙立春都愣住了。
他們完全沒想到,祁同偉竟然會在這種場合,提出一個看似毫不相干的問題。
趙立春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緩緩說道:
“確有其事。怎么,你對這件事,也有看法?”
同偉迎著他的目光,擲地有聲的說道:
“是的,趙書記!我認為,如何抓住這次招商引資的機遇,如何為像宏業(yè)資本這樣的投資者,提供一個公平、透明、高效的營商環(huán)境,正是我省當前制度建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最現(xiàn)實的問題!”
“理論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實踐!而這次招商,就是檢驗我們漢東制度成色的最好試金石!”
話音落下,整個辦公室一片寂靜。
高育良驚愕的看著自己的學生。
而趙立春,這位宦海沉浮多年的省委大佬,在經歷了最初的震驚之后,立刻冷靜下來,恢復了往日深不可測的姿態(tài)。
他喝了口茶,沉聲說道:
“有意思。你,繼續(xù)說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