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
堂威聲中,楊威整了整衣冠,邁步走向公案。今天是他在清泉縣第一次正式升堂審案,衙門外擠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
"帶原告被告!"楊威一拍驚堂木,聲音比他想象的要鎮(zhèn)定。
兩個衣衫襤褸的農夫被帶上堂來,一老一少,面容有幾分相似。老的約莫五十多歲,臉上溝壑縱橫;年輕的二十出頭,手上全是老繭。
"小民趙大牛,狀告逆子趙小牛強占田產,不孝不義!"老農夫跪在地上連連磕頭,聲音嘶啞。
年輕農夫立刻反駁:"大人明鑒!這塊地明明是祖父臨終前分給俺的,爹非要收回去給弟弟,俺不服!"
楊威觀察著兩人。趙大牛眼神閃爍,趙小牛則滿臉委屈。這顯然是一起常見的農村土地糾紛,但對剛穿越來的楊威來說,如何依照古代法律公正判決卻是個難題。
"可有地契為證?"楊威問道。
趙小牛從懷中掏出一張泛黃的紙:"回大人,這是祖父立的分家文書,有里正和鄰居作證。"
趙大牛卻嚷嚷起來:"那不算數!老頭子臨終前糊涂了,把最好的三畝水田都給了老大,俺家老二就分到兩畝旱地,這公平嗎?"
堂外圍觀的百姓開始竊竊私語。楊威注意到趙德柱在一旁冷笑,似乎等著看他這個"縣令"出丑。
按照《大明律》,子孫不得違背尊長意志,此案本可簡單判趙大牛勝訴。但楊威隱約覺得事情沒那么簡單。
"傳里正和證人上堂。"楊威決定先查明真相。
一個白發(fā)老者被帶上堂來,證實那份分家文書確實是在老里正和多位鄰居見證下立的。而趙大牛的小兒子趙二牛也被傳來問話,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眼神躲閃。
"趙二牛,你平日下地干活嗎?"楊威突然問道。
少年一愣:"回、回大人,小的要讀書考秀才,不常下地..."
楊威心中了然。他想起自己爺爺那輩農村的分家糾紛,往往源于父母偏心。看來這趙大牛是偏愛讀書的小兒子,想奪回大兒子繼承的好地。
"趙大牛,你小兒子既然要讀書,要水田何用?"楊威直視老農。
趙大牛支支吾吾:"這個...可以租出去收租子..."
"荒唐!"楊威一拍驚堂木,"水田乃農家根本,你大兒子勤懇務農,分得水田天經地義。反倒是你,為一己私欲,父子對簿公堂,成何體統(tǒng)!"
堂外百姓一片嘩然。按照常理,縣令應該維護父親權威,直接責罰兒子才是。趙德柱的臉色也變得難看起來。
但楊威話鋒一轉:"不過,本官念你年邁,小兒子又志向遠大,倒有個兩全之策。"他看向趙小牛,"你可愿每年從水田收成中分出兩成給你弟弟,助他讀書?"
趙小牛猶豫片刻,叩首道:"若父親不再強奪田地,小的愿意。"
楊威又看向趙大牛:"你呢?可接受這個安排?"
老農沒想到縣令會這樣調解,愣了半天才道:"大人都這么說了,小民...小民遵命。"
"好!"楊威當場讓書吏寫下調解文書,雙方畫押,"一家人以和為貴。退堂!"
這起在現代看來平常的調解,在明代縣衙卻堪稱創(chuàng)舉。堂外圍觀的百姓議論紛紛,有人高呼"楊青天",更多人則對縣令不濫用刑罰、耐心調解的做法感到新奇。
退堂后,楊威剛回到書房,就聽見急促的敲門聲。
"進來。"
一個身材魁梧的壯漢大踏步走進來,正是捕頭鐵牛。他抱拳行禮:"大人,城外十里鋪有山賊出沒,劫了三家農戶,還打傷兩人。"
楊威眉頭一皺:"可曾抓到賊人?"
"那群賊人狡猾得很,搶完就跑,等我們趕到早沒影了。"鐵牛憤憤地說,"奇怪的是,他們專搶今年新開墾的荒地,對富裕農戶反倒不碰。"
"新墾荒地?"楊威若有所思,"帶本官去看看。"
鐵牛面露難色:"大人,山野之地危險重重..."
"無妨。"楊威已經換上了一身便服,"本官正想體察民情,微服私訪最為妥當。"
半個時辰后,楊威和鐵牛帶著兩名精干捕快,扮作商旅模樣出了城。秋日的陽光灑在官道上,遠處山巒起伏,景色宜人。但沿途遇到的農戶卻個個愁眉不展。
十里鋪是個小村落,約莫二三十戶人家。聽說"東家"來查看災情,村民們紛紛圍上來訴苦。
"那些天殺的專搶新收的糧食,俺家今年開的兩畝荒地,顆粒無存??!"一個老農捶胸頓足。
"更可氣的是,他們好像知道哪家新墾了地,哪家沒有。"另一個中年農夫補充道。
楊威心頭一動:"新墾荒地,縣衙可有記錄?"
"自然有。"鐵牛低聲道,"開墾荒地需到縣衙報備,三年內免賦稅。"
楊威與鐵牛交換了一個眼神——山賊能精準搶劫新墾農戶,極可能有官府內部人通風報信!
正說話間,村口突然傳來一陣喧嘩。一個滿身是血的青年跌跌撞撞跑來:"不好了!山賊在官道上劫了一支商隊!"
楊威二話不說:"鐵牛,帶路!"
四人抄近路趕到官道時,戰(zhàn)斗已經打響。約莫十五六個蒙面山賊正圍攻一支十來人的商隊。商隊護衛(wèi)拼死抵抗,但寡不敵眾,已經有三四人倒地。
"大人,賊人眾多,我們是否回城求援?"一名捕快緊張地問。
楊威觀察地形,官道在此處轉彎,兩側是矮丘,前方有一片樹林。他大學軍訓時學的戰(zhàn)術課突然閃現在腦海。
"不,我們繞到賊人后方。"楊威迅速制定計劃,"鐵牛,你帶一人從左側樹林接近,制造聲勢。我和王捕快從右側迂回,等賊人分散注意力時,商隊可趁機反擊。"
鐵牛雖疑惑縣令何時懂兵法,但情況緊急,還是依計行事。
楊威和王捕快悄悄摸到山賊右側的土坡后。只見鐵牛那邊已經搖動樹木,大聲吶喊,制造出大軍來襲的假象。山賊果然慌亂,分出五六人往樹林方向警戒。
"就是現在!"楊威抄起一塊石頭,用力砸向山賊頭目。
石頭精準命中頭目后背,打得他一個踉蹌。商隊見狀,士氣大振,在一位青衣少年的指揮下發(fā)起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