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與云長有何關(guān)聯(lián)?”劉備詫異。
“過五關(guān)斬六將嘛?!眲⒍U頗為自豪。
劉備聞言扳指細數(shù):“子敕、文長、封兒、孝直、孔明...”
“還真是‘五關(guān)’,但‘六將’何在?”
劉備話落,劉禪未及解釋,張飛已大笑插話:“大哥,莫非連自己也算了進去?大侄兒這是把你也算上啦!”
劉備初聞一愣,隨即明白。
自劉禪提議定都南鄭,秦宓、魏延、劉封、諸葛亮及劉備本人相繼發(fā)難,均被劉禪一一化解,猶如過五關(guān)斬六將。
“好小子!”劉備非但不惱,反露喜色,“世子有此才智,吾心甚慰!”
群臣適時道賀:“恭喜大王,后繼有人!”
劉封旁觀此景,心生酸澀。
劉備感慨:“漢室有望?!彪S即轉(zhuǎn)向斥候,“前線戰(zhàn)況如何?”
斥候稟報:“房陵未做抵抗,我軍一到,即刻投降?!?/p>
劉備點頭:“理應(yīng)如此。
曹賊敗退,東三郡孤立,遲早歸順?!?/p>
劉備轉(zhuǎn)向諸葛亮:“孔明,房陵太守蒯祺是你姐夫吧?”
諸葛亮點頭:“正是。”
劉備大笑:“有此淵源,房陵投降更合邏輯?!?/p>
“蒯府君識大體,歸順大漢,當(dāng)重用?!眲湎铝睿骸傲钬岣^續(xù)擔(dān)任房陵太守,一切照舊,協(xié)助孟達安撫民心?!?/p>
蒯祺投降有功,又是諸葛亮親戚,劉備自當(dāng)重用。
然而斥候聞言面露難色。
“何事?”劉備詫異。
斥候?qū)擂位卮穑骸懊线_將軍為立威,已將房陵太守斬殺?!?/p>
此言一出,群臣驚愕,未料如此結(jié)局。
諸葛亮神色驟變,蒯祺身為其姐夫且已降,仍遭孟達斬殺,實屬不當(dāng)。
劉備笑容凝固,酒杯緊握,若非場合所限,幾乎欲摔杯泄憤。
劉備以仁義聞名,孟達此舉無疑為其聲譽蒙塵。
投降仍被殺,何人還敢降劉備?
且蒯祺非等閑之輩,出身荊州四大世家,家族勢力顯赫。
劉備在荊州有領(lǐng)地,孟達斬蒯祺,實則得罪蒯家,或?qū)⑵渫葡虿懿佟?/p>
諸葛亮與荊州世家有關(guān)聯(lián),本應(yīng)有機會拉攏。
蒯祺降,本可借此機會拉近與蒯家關(guān)系,至少保持中立,不致全然倒向曹操。
然孟達斬蒯祺,一切皆空。
孟達此舉,意在諸葛亮及其“荊州派”。
劉備內(nèi)部爭斗不斷,入益州后,孟達等人因功入權(quán)力核心,形成“東州派”與“荊州派”對立,政斗難免。
孟達斬蒯祺,意在遏制“荊州派”。
但政斗應(yīng)有底線,天下未定,需團結(jié)對外。
孟達此行為過激,超政斗底線,且損劉備名聲。
宴會氛圍盡失,殿內(nèi)沉寂。
捷報傳來,卻成沉重打擊。
群臣皆望劉備,待其裁決。
馬謖起身,語氣堅決:“大王,孟達擅斬降官,損您仁德,必嚴懲以維軍紀!”
劉備望諸葛亮,欲觀其反應(yīng),諸葛亮沉默。
李嚴反駁:“孟達將軍攻房陵有功,豈能因小事罰之,寒功臣心?”
馬謖不平蒯祺之死,李嚴為孟達辯護,兩大勢力似有紛爭之勢。
劉備沉聲喝止:“肅靜!”
局勢需速決,拖延不得。
劉備神色凝重道:“孟達破敵有功,理當(dāng)獎賞。
自今日起,任命他為建武將軍?!?/p>
諸葛亮面容依舊平靜,而荊州派官員們則面露異色,以為劉備有意偏袒孟達及其所屬的東州派。
劉備語氣一轉(zhuǎn):“房陵雖已攻下,但上庸、西城兩郡尚未平定,孟達一人恐難擔(dān)此重任?!?/p>
隨即,他對劉封下令:“封兒,你擔(dān)任副軍將軍,前往東三郡統(tǒng)率兵馬,孟達為輔?!?/p>
劉封抱拳領(lǐng)命,眼神不經(jīng)意間掠過劉禪,難掩得意。
劉禪則假裝未見,心中卻明白劉備的用意。
這是一場表面的升遷,實則暗含貶謫。
劉備對孟達新立的功勛不便明罰,因需顧及東州派的面子,故借劉封之手,前線剝奪孟達的兵權(quán)。
此舉既是對孟達的懲罰,也是向東州派示警,同時向諸葛亮及荊州派作出交代。
荊州派官員聞此,不滿稍減。
東州派雖心有不甘,但終未糾纏。
畢竟,劉備非但未罰孟達,反而升了他的職。
盡管他們明白這是明升暗降,但孟達行事魯莽,東州派亦感理虧,只能默認。
“時候不早,我乏了,諸位自便?!眲湔f完,拂袖而去,群臣起身恭送。
宴會氣氛因孟達之事而驟變,隨著劉備離去,眾人不歡而散。
宴會結(jié)束后,群臣議論紛紛。
漢中盆地四周山巒起伏,劉備麾下亦是派系林立。
**、李嚴、吳懿等人身為東州派領(lǐng)袖,在劉備帳下勢力龐大。
**身居尚書令高位,李嚴任輔漢將軍,地位顯赫。
昔日劉備托孤,李嚴與諸葛亮同為重臣。
吳懿身為劉禪之舅,地位亦不容小覷。
**面露難色道:“子度此次行事太過魯莽,那可是孔明的姐夫,他這一刀下去,孔明之姐成了寡婦,何其愚蠢!”**
即便身居高位,**也深知諸葛亮不可輕易得罪。
李嚴嘆道:“抱怨無益,還是想想如何收拾殘局吧?!?/p>
吳懿提議:“或許,我可以找殿下求情?”
劉備雖已懲戒孟達,但這只是他的態(tài)度。
若要化解矛盾,還需看諸葛亮的態(tài)度。
東州派需有所表示,方能與荊州派和解。
吳懿身為劉禪之舅,諸葛亮為劉禪之師,加之劉禪的身份,無疑是調(diào)解的最佳人選。
**立刻贊同:“此計可行。
子度雖殺蒯祺,但其家人應(yīng)無恙,若蒯祺有子嗣,我們可舉薦其孝廉,或直接請封官職。”
“如此處理,或許能讓事情平息。”李嚴點頭表示贊同。
“好,我這就去找舍妹商量……”吳懿正要答應(yīng),
卻被**打斷:“不必遲疑,立刻行動,拖延越久,怨恨越深,還是早點和孔明澄清誤會為好?!?/p>
**明白得罪諸葛亮的嚴重后果,急于化解矛盾,避免事態(tài)惡化。
“明白?!眳擒泊饝?yīng)一聲,急忙去追劉禪和吳莧。
“定都南鄭,世子殿下難道是有意為難我們?”秦宓低聲對旁邊的人說道。
國都本應(yīng)定在蜀中成都,這是蜀人的心愿。
但劉禪卻力排眾議,打亂了成都的安排。
蜀人自然擔(dān)憂,劉禪是否在借此針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