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和好友逛街后回家,回程的公交車上人群擁擠,連過道上都滿滿當當,
司機猛然加速后正常行使,快要到站時又猛然踩剎車,
毫無防備的乘客瞬間受慣性的影響前后傾倒,讓我無比詫異的一幕是,
這兩次“猛然”的操作后,司機竟然欣賞般的快速回頭觀看乘客的窘態(tài),但內(nèi)心氣憤不已,
也許司機應(yīng)該提升的除卻安全駕駛知識外,還有道德修養(yǎng),雖然以上操作沒有造成任何傷亡,
但潛在的風險卻蘊含其中。
同樣是公交車,周一清早不同于往常的日子,乘客格外多。有幾站路司機不再停車,
招手示意已經(jīng)滿員。有幸站在最前排,碩大的玻璃窗讓車外的視野格外開闊。
但車內(nèi)前排司機的一舉一動也盡在眼底,也因此,我不免擔心。門口站滿了人擋住了投幣口,
司機不得不站起身監(jiān)督乘客投幣,回身坐下后,熟練的把安全帶拽過來耷拉在大腿側(cè),
并沒有把卡扣嵌入安全帶插口。停站數(shù)次,司機始終沒有按規(guī)定使用安全帶。
這樣做既省去了反復(fù)系安全帶的麻煩,又可以躲避監(jiān)控探頭的拍攝,看似兩全其美“妙計”,
在我看來卻愚蠢至極。安全帶旨在保護司機的人身安全,卻被不少司機當做累贅嗤之以鼻。
有多項數(shù)據(jù)表明,事故發(fā)生之時,正確使用安全帶可以極大降低死亡率,
把安全帶稱作生命帶并不為過。上述司機抱著僥幸心理,
對待安全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本不該存在于司機的字典中,但麻痹大意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心中,
勢必會讓隱患留存身邊。
孔子曰三思而后行。這句話代入現(xiàn)代社會,依然振聾發(fā)聵。人際交往上,做一件事之前,
總會思量事情的可做性,心中哪怕有丁點兒的猶豫,干脆放棄。因為于我而言,
但凡在腦海中猶豫過得事情,一般做過后都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之后的很多天里,
我都會不停的思考這件事帶來的影響以及這件事在別人心里留下的印象。之后我會后悔,
然后選擇性失憶。真的失憶了嗎?怎么會!那只是潛意識里不想再想起,不想再提及,
好像這樣心里才會好過一點??墒鞘虑橐讶话l(fā)生了,我可以選擇失憶,
別人心里真真兒的記著呢,當然還有對我的不良印象,就像板上的釘子,即使未來釘子拔了,
釘子眼兒也抹不平。再往后的很多年里,當年那些事相伴而生的別扭感覺就像女生的大姨媽,
隔段時間就來一次,在你心里刺一下,生怕你忘了。
等紅燈的間隙里,一個中學(xué)生模樣的男孩兒在安全島上低頭侍弄掉了鏈子的自行車,
看樣子不是很容易。我說:“前面不遠處有修車的”。
他抬起頭看著我說:“我急著去上課”。然后低下頭去繼續(xù)忙活,似乎覺察到忘了什么,
抬起頭對我說:謝謝你。有人加入了等待隊伍,同樣給了男孩兒指引,
得到的依然是禮貌的回復(fù)。所謂得體,大概如此吧。遇事不慌不忙,即使慌忙,
表面也不急不躁,只顧做好手中的活兒。收到旁人善意的提醒,再忙也記得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