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引入的“龍虎榜”競賽制度,像一劑最猛烈的催化劑,徹底引爆了石門工程隊這群樸實漢子們骨子里的好勝心和榮譽感。
臥牛山下的山谷,變成了一個巨大而喧囂的競技場。
每天天不亮,各個小組的成員們就自發(fā)地提前起床,檢查工具、活動筋骨,只等開工的銅鑼一響,便如猛虎出籠般沖向自己的作業(yè)區(qū)。工地上,你追我趕,互不相讓。推著獨輪車的漢子,跑得車輪子都快冒煙了;負責挖掘的,揮舞著鐵鍬,膀子掄得像風車一樣,汗水浸透了衣衫,也毫不在意。
“三隊的,加把勁!昨天就是你們搶了第一,今天說啥也得輪到咱們五隊了!”
“一隊的兄弟們,別歇著!看到?jīng)],七隊那幫小子快追上來了!晚上的肉還想不想吃了?”
吆喝聲、號子聲、鐵鍬與石塊的碰撞聲,匯成了一曲雄壯而激昂的勞動交響樂。
傍晚收工時,營地門口的“龍虎榜”前,總是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當天的排名和數(shù)據(jù)被公布出來時,人群中總會爆發(fā)出巨大的歡呼和懊惱的嘆息。
勝利的小組,在眾人羨慕的目光中,昂首挺胸地走進食堂,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高聲吹噓著自己今天的“戰(zhàn)績”。而排名靠后的小組,則灰溜溜地拿起掃帚,默默地去清理營地,心里憋著一股勁,發(fā)誓明天一定要把面子掙回來。
在這種激烈的競爭氛圍下,整個基槽的開挖進度,遠超陳默最初的預期。原本計劃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的土方量,僅僅過去了十幾天,就已經(jīng)完成了近一半。
陳默對于這種良性競爭,樂見其成。但他也沒有被高漲的熱情沖昏頭腦。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工地上,像一個最挑剔的監(jiān)工,來回巡視。
他的目光,重點關(guān)注的不是進度最快的隊伍,反而是那些最容易被忽視的細節(jié)。例如,基槽的挖掘深度是否達到了標準線?挖掘出來的土石,是否嚴格按照要求,分類堆放在了指定的位置?隊員們的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任何一個細節(jié)上的疏忽,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會毫不留情地當場指出,并責令其立刻改正。他用自己的行動,向所有人傳達著一個信息:進度固然重要,但質(zhì)量和安全,才是不可動搖的底線。
這天,陳默在巡視到張大山負責的第二施工隊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
二隊是所有隊伍里,干勁最足,也是進度最快的隊伍之一。張大山作為陳默最信任的人,執(zhí)行力極強,把隊伍管理得井井有條。
但陳默卻發(fā)現(xiàn),他們負責的區(qū)域,挖掘出來的廢土堆放區(qū),比其他區(qū)域,要小上不少。
“大山叔,”陳默把張大山叫到一旁,指著那堆廢土問道,“你們今天的進度很快,但挖出來的廢土,似乎有些少了。其他的土呢?”
張大山愣了一下,隨即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低聲說道:“總隊長,是俺的錯。俺尋思著,這基槽挖出來的土,反正回頭還要往壩體上填。來回搬太費事了,就……就讓兄弟們,把一部分覺得還不錯的土,直接堆在了基槽邊上,想著回頭能省點力氣?!?/p>
這種想法,在傳統(tǒng)的施工中,非常常見,可以說是“經(jīng)驗之談”。
但陳默聽完,臉色卻立刻沉了下來。
“糊涂!”他厲聲喝道,“我三令五申,所有的挖掘土方,都必須運到指定的堆放區(qū),進行統(tǒng)一的篩選和處理!你怎么能把規(guī)矩當成耳旁風?”
張大山被他訓得滿臉通紅,不知所措:“俺……俺就是想給兄弟們省點力氣……”
“省力氣?你這是在害他們,是在害整個工程!”陳默的語氣,是前所未有的嚴厲,“你知不知道,基槽邊上的土質(zhì),是最不穩(wěn)定的!堆放重物,會改變土層的應力,極易引起塌方!萬一基槽的側(cè)壁塌了,正在下面干活的兄弟們,躲得及嗎?”
“你再看這些土!”陳默抓起一把堆在旁邊的“好土”,“你肉眼看著是不錯,可它里面的含水量、黏土和沙石的比例,達標嗎?經(jīng)過我們質(zhì)檢隊的檢驗了嗎?沒有經(jīng)過檢驗的材料,就敢直接用在未來的壩體上,你是想讓我們的百年大計,從根上就爛掉嗎?”
陳默的一連串質(zhì)問,如同重錘,狠狠地敲在張大山的心上。他嚇出了一身冷汗,這才意識到,自己那個“省力”的小聰明,差點釀成多大的禍患。
“總隊長,俺錯了!俺真的錯了!”張大山“撲通”一聲,就想跪下。
陳默一把將他扶住,嘆了口氣,語氣也緩和了下來:“大山叔,我不是要責怪你。我只是要讓你們所有人都明白,我們做的,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任何一點想當然的‘經(jīng)驗’,都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我們唯一能相信的,只有標準、規(guī)矩和科學!”
他讓張大山立刻召集了二隊的全體成員,當著所有人的面,把剛才那番話,又重申了一遍。并親自監(jiān)督著他們,將那些堆放在基槽邊的“違規(guī)土方”,全部清理干凈,運回了指定的堆放區(qū)。
這件事,像一陣冷風,吹醒了所有在狂熱中有些飄飄然的隊員。他們再一次認識到,陳總隊長那看似“不近人情”的嚴格要求背后,是對工程質(zhì)量的絕對負責,和對他們生命安全的極度珍視。陳默的“鐵腕”與原則,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xiàn)。
從此,再也無人敢耍小聰明,再也無人敢挑戰(zhàn)規(guī)矩。
整個工地,進入了一種更加成熟、更加穩(wěn)健的高速運轉(zhuǎn)之中。
在經(jīng)歷了前期的磨合和整頓之后,地基的開挖工作,終于全面鋪開。上百名漢子,在各自的區(qū)域內(nèi),奮力揮灑著汗水。那巨大的基槽,在他們的手中,一寸寸地加深,一天天地變寬。
而陳默,則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每天都奔走在工地的第一線。他將自己腦中那些現(xiàn)代化的施工管理知識,掰開了,揉碎了,用最樸素的語言,傳授給這些古代的勞動者。
他教他們?nèi)绾斡^察土質(zhì),判斷哪里可能存在塌方風險;他教他們?nèi)绾问褂酶軛U原理,更省力地撬動巨石;他甚至還組織了一支“啦啦隊”,讓嗓門大的隊員,在工地上喊著整齊的號子,用節(jié)奏和激情,來鼓舞士氣,驅(qū)散疲勞。
漸漸地,隊員們看他的眼神,又多了一層新的含義。他們覺得,這位陳總隊長,不僅是“神人”,更像是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嚴師。他教給他們的,不僅僅是修水庫的本事,更是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
在這樣高昂的士氣和嚴謹?shù)墓芾硐?,臥牛山下的山谷,每一天都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道承載著石門鎮(zhèn)未來的“龍骨”,正在所有人的汗水中,被堅定地、一寸寸地,從沉睡的大地深處,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