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宋州(今河南商丘),古稱睢陽,中原腹心之地,四通八達,卻也四戰(zhàn)之地。歸德軍節(jié)度使的旌旗在城頭獵獵作響,卻掩不住這座城池在五代亂世中的滄桑與寂寥。趙匡胤帶著樞密使郭威的“托孤之命”與柴榮的“蟄伏期許”,踏入了這座遠離鄴都權(quán)力風暴眼的城池。卸下禁軍副都部署的耀眼光環(huán),他如同一條被放入深潭的蛟龍,收斂了鋒芒,卻積蓄著更磅礴的力量。宋州三年,是潛龍在淵的蟄伏,是猛虎歸山的磨礪,更是“陳橋”那道劃破歷史長夜的第一縷曙光,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醞釀。
歸德軍節(jié)度使府衙,遠不如鄴都樞密行轅氣派威嚴,甚至帶著幾分陳舊與冷清。趙匡胤脫下華貴的禁軍甲胄,換上了略顯樸素的節(jié)度使常服。他不再是那個沖鋒陷陣、攪動風云的少年參贊,而是一方軍政長官。
“節(jié)度使大人,這是歸德軍名冊、府庫賬冊、田畝圖冊……” 幕僚恭敬地呈上一摞厚厚的文書。
趙匡胤隨手翻開名冊,眉頭微皺。歸德軍號稱一鎮(zhèn)勁旅,但賬冊上兵員缺額近三成!府庫空虛,器械陳舊,糧秣僅夠維持數(shù)月。更棘手的是,軍中將領多是本地豪強子弟或前朝舊吏,暮氣沉沉,派系林立,對他這個空降的年輕節(jié)度使,表面恭敬,實則陽奉陰違。
“這就是我的‘龍潛之地’?” 趙匡胤心中苦笑,卻并無半分氣餒。柴榮那句“韜光養(yǎng)晦!勤練兵馬!靜待時機!”如同烙印刻在他心頭。他深知,宋州雖偏,卻是柴榮為他選定的根基之地!是積蓄力量、打造班底的絕佳場所!
第一步:立威!
趙匡胤上任伊始,便以雷霆手段整頓軍紀。
他親臨校場點兵。面對稀稀拉拉、軍容不整的隊伍,他二話不說,當場杖責了三個帶頭遲到、衣甲不整的隊正(低級軍官)!打得皮開肉綻,哀嚎遍野!
“軍令如山!違者,嚴懲不貸!” 趙匡胤的聲音如同寒冰,“從今日起!卯時點卯!遲到者,鞭十!衣甲不整者,鞭五!操練懈怠者,罰俸!屢教不改者,逐出軍營!”
“諾!” 臺下士兵噤若寒蟬,看向這位年輕節(jié)度使的眼神,第一次帶上了真正的敬畏。
第二步:選才!
趙匡胤深知,要掌控歸德軍,必須有自己的心腹。他效仿柴榮在鄴都的做法,在軍中設立“武選營”,公開選拔勇力、騎射、謀略出眾者。
“不論出身!只論本事!能者上!庸者下!”
告示一出,軍中震動!許多被埋沒的寒門子弟和不得志的低級軍官看到了希望!趙匡胤親自坐鎮(zhèn)選拔,慧眼識珠,提拔了一批如石守信、高懷德(后皆為北宋開國名將)等年輕驍勇、忠心耿耿的基層軍官,充實到自己的親衛(wèi)營和核心部隊中。
第三步:練兵!
趙匡胤將太原奇襲和黑虎嶺血戰(zhàn)的經(jīng)驗,結(jié)合樞密院操典,制定了一套遠超歸德軍原有水平的嚴苛訓練大綱。
他身先士卒!每日天不亮便出現(xiàn)在校場,與士兵一同負重奔襲、操練陣型、搏殺格斗!他手中的渾鐵棍,依舊是士兵們敬畏的圖騰!他親自示范,一招一式,兇狠凌厲,毫無花哨!士兵們累得癱倒在地,他卻依舊挺立如松!
“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 成了歸德軍新的口號!
他還大力整飭軍械,修繕城防,開墾荒地,鼓勵商貿(mào)。短短一年,歸德軍的面貌煥然一新!兵員足額,士氣高昂,裝備精良,糧秣充足!雖遠在宋州,卻隱隱成為中原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
然而,表面的平靜下,暗流從未停止。
“趙節(jié)度使……練兵太狠了!這是要把兄弟們往死里練?。 ?/p>
“哼!一個毛頭小子!仗著樞密大人(指柴榮)寵信,在這里作威作福!”
“聽說他在鄴都得罪了王樞密使(王峻)?被發(fā)配到咱們這窮鄉(xiāng)僻壤來了!”
“噓!小聲點!小心被他聽見!他那根鐵棍子可不是吃素的!”
軍中一些舊將和地方豪強,對趙匡胤的改革心懷不滿,暗中串聯(lián),散布流言,甚至故意在后勤糧餉上制造麻煩。
趙匡胤心知肚明。他一面以鐵腕彈壓(抓住幾個典型,以貪墨軍餉、懈怠軍務為由,或革職查辦,或驅(qū)逐出軍),一面又施以懷柔(對配合的將領和地方士紳給予優(yōu)待,甚至聯(lián)姻拉攏)。剛?cè)岵?,恩威并施,漸漸將歸德軍牢牢掌控在手中。
宋州節(jié)度使府后院,一處僻靜的書房。
窗外風雪交加,屋內(nèi)炭火熊熊。趙匡胤與一位布衣文士對坐。此人正是當年在鄴都樞密行轅點醒他的掌書記——趙普!趙匡胤深知此人智謀深遠,特意將他從鄴都請來,擔任歸德軍節(jié)度判官(首席幕僚)。
“則平(趙普字),你看這天下大勢,將如何演變?” 趙匡胤親自為趙普斟上一杯熱酒。
趙普捻須沉吟,目光深邃:“將軍坐鎮(zhèn)宋州,勵精圖治,歸德軍氣象一新,可喜可賀。然……將軍可知,潛龍在淵,終非久居之地?”
“哦?則平有何高見?” 趙匡胤眼神一凝。
“當今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并起?!?趙普緩緩道,“契丹虎視于北,南唐、后蜀、南漢割據(jù)于南,中原之地,后漢雖強,然根基未穩(wěn)。陛下(柴榮)雄才大略,銳意進取,然內(nèi)有王峻等權(quán)臣掣肘,外有強敵環(huán)伺。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卻字字如錘:“將軍乃天授雄才,勇略蓋世,更兼深得軍心!豈能久困于宋州一隅?龍潛于淵,非為蟄伏,實為待時!待風云際會,則飛龍在天,勢不可擋!”
“飛龍在天?” 趙匡胤心頭劇震!趙普此言,已近乎赤裸裸的暗示!
“然則,時機何在?” 趙匡胤強壓心中波瀾,沉聲問道。
“時機……” 趙普眼中精光一閃,“其一,在于陛下!陛下乃明主,然其根基尚淺,急需臂膀!將軍需靜待陛下召喚!其二,在于外患!契丹、北漢(劉崇在太原稱帝,國號北漢)乃心腹大患!陛下欲廓清寰宇,必先北伐!此將軍建功立業(yè)、重返中樞之良機!”
“其三……” 趙普的聲音壓得極低,幾乎細不可聞,“在于……變局!王峻專權(quán)跋扈,已失人望!其與陛下,嫌隙日深!若其……自取滅亡!則鄴都權(quán)力格局必然重塑!將軍……當早作綢繆!”
趙匡胤霍然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漫天風雪,久久不語。趙普的話,如同驚雷,在他心中炸響!潛龍在淵,飛龍在天……這已不僅僅是出將入相,而是……九五之尊!
“則平……” 趙匡胤轉(zhuǎn)過身,目光如電,“此言……慎之!”
“屬下明白!” 趙普深深一揖,“此乃屬下肺腑之言,亦是……天命所歸!將軍當早定大志,廣納賢才,深結(jié)軍心!待時而動!則……天下可定!”
風雪夜,炭火旁。一場決定未來華夏命運的密談,在無聲無息中,為那條蟄伏的潛龍,指明了騰飛的方向。
時光荏苒,趙匡胤在宋州韜光養(yǎng)晦,已近三年。
三年間,他不僅將歸德軍打造成一支虎狼之師,更在宋州廣施仁政,興修水利,勸課農(nóng)桑,深得民心。他身邊聚集了趙普、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后從鄴都調(diào)來)等一批文武干才,形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緊密班底。他低調(diào)行事,每逢年節(jié),必向鄴都進獻厚禮,書信柴榮,言辭恭謹,絕口不提軍功,只言地方治理,深得柴榮信任。
而鄴都方面,正如趙普所料,風云突變!
樞密使王峻,自恃擁立之功,日益驕橫跋扈。他結(jié)黨營私,排斥異己,甚至屢屢干預柴榮決策,企圖獨攬大權(quán)。柴榮隱忍多時,終于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初,以“專權(quán)亂政、圖謀不軌”之罪,將王峻貶黜出京,不久“暴斃”于途中(實為柴榮密令處死)。王峻一黨被連根拔起!柴榮徹底掌控了鄴都軍政大權(quán)!
消息傳到宋州,趙匡胤與趙普相視一笑。蟄伏的潛龍,終于等到了云開霧散的時刻!
然而,更大的風暴接踵而至!
顯德元年二月!
北漢皇帝劉崇(劉知遠之弟,占據(jù)太原),趁柴榮新立、王峻剛除、朝局未穩(wěn)之機,勾結(jié)契丹,以“為兄報仇、討伐篡逆”為名,親率三萬北漢精銳,并借得契丹猛將楊袞(虛構(gòu)人物)所率一萬鐵騎,合計四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入侵!
北漢契丹聯(lián)軍勢如破竹!連克后漢邊境數(shù)鎮(zhèn)!兵鋒直指澤州(今山西晉城)!一旦澤州失守,敵軍便可長驅(qū)直入,威脅鄴都!
告急文書如同雪片般飛向鄴都!朝野震動!人心惶惶!
柴榮力排眾議(有大臣主張遷都避戰(zhàn)),決意御駕親征!與北漢契丹聯(lián)軍決一死戰(zhàn)!地點,就選在澤州以北的險要之地——高平!
大戰(zhàn)在即!柴榮急需能征慣戰(zhàn)的猛將!
他第一時間想到了蟄伏宋州的猛虎——趙匡胤!
“陛下!趙匡胤雖勇,然久在宋州,恐疏戰(zhàn)陣!且歸德軍遠在河南,調(diào)兵需時!不如就近調(diào)遣……” 有大臣勸阻。
“住口!” 柴榮厲聲打斷,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趙匡胤!朕之虎將!太原奇襲,黑虎嶺血戰(zhàn),其勇其謀,冠絕三軍!此國難當頭,非他不可!”
他猛地提起朱筆,在一道空白詔書上奮筆疾書!字跡龍飛鳳舞,力透紙背!
“八百里加急!速送宋州!命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即刻點齊本部精銳騎兵!星夜兼程!趕赴高平前線!隨朕……破敵!”
宋州,節(jié)度使府。
趙匡胤正在校場觀看騎兵操演。三年磨礪,歸德軍騎兵已脫胎換骨!人馬皆披輕甲(趙匡胤改良),刀鋒雪亮,弓弩齊備!沖鋒起來,蹄聲如雷,氣勢如虹!
“好!好一支鐵騎!” 趙匡胤撫掌大笑,豪情滿懷。
就在這時!
“報——!”
一騎快馬如同旋風般沖入校場!馬上騎士渾身浴血(途中遇小股流寇),高舉著一封插著三根染血羽毛的緊急軍報!
“陛下急詔!北漢勾結(jié)契丹入侵!兵鋒已至澤州!陛下御駕親征!命節(jié)度使大人即刻率本部精騎!馳援高平!”
轟!
整個校場瞬間沸騰!
趙匡胤一把奪過詔書!目光掃過那熟悉的字跡和那鮮紅的玉璽!一股沉寂了三年的熱血,如同火山般轟然爆發(fā)!直沖頭頂!
他猛地轉(zhuǎn)身!面對校場上數(shù)千雙瞬間燃起戰(zhàn)火的眼眸!
“歸德軍的兒郎們!” 趙匡胤的聲音如同炸雷,響徹云霄!
“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
“北漢宵??!契丹胡虜!犯我疆土!殺我同胞!”
“陛下!正在高平!等著我們!”
“破軍!”
“在!” 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等將領齊聲怒吼!聲震寰宇!
“隨我出征!” 趙匡胤拔出佩刀,直指北方!
“殺!殺!殺!”
震天的怒吼如同海嘯!三千歸德軍精銳騎兵(趙匡胤精心挑選訓練)瞬間翻身上馬!刀出鞘!弓上弦!殺氣沖天!
趙匡胤翻身上馬,一襲玄甲,猩紅披風在風中獵獵作響!他最后回望了一眼宋州城,眼中再無半分蟄伏的隱忍,只剩下睥睨天下的鋒芒!
潛龍出淵!猛虎歸山!
高平!我來了!
歷史的巨輪,在鐵蹄的轟鳴聲中,碾過風雪,駛向那個注定被鮮血染紅的戰(zhàn)場!而更遠處,陳橋驛的黎明,已在命運的轉(zhuǎn)角處,悄然點亮了第一縷微光!